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-亚洲依依成人精品-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-日韩天天摸天天澡天天爽视频|www.beian-yuming.com

福壽堂文化集團

聯系我們

電話:0731-84898450

郵箱:fushou_T@126.com

地址:湖南長沙市五一中路129號碧云天大廈九樓

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頁 > 新聞動態 > 行業動態

行業動態

廣西桂林永福縣福壽文化

點擊數:30582022-08-09 11:28:44

永福縣位于廣西東北部、國際旅游名城桂林市西南部,土地總面積2806平方公里,總人口26.82萬人,其中壯、回、瑤、苗等16個少數民族人口3.52萬。縣城北距桂林市45公里 ,距桂林兩江國際機場35公里 ,桂海高速公路、湘桂鐵路貫穿南北,交通便利,區位優勢明顯。


永福縣有著近2000年的璀璨歷史。現在的永福縣由原永福縣和原百壽縣合并而成。原永福縣,秦屬桂林郡地,南北朝時一得道真人在洛清江邊建永福庵,山以庵得名叫“永福山”,唐武德四年(公元621)設縣,縣以山得名叫永福縣,沿用至今。


原百壽縣,秦屬桂林郡地,西晉晉武帝太康二年(公元281年)置常安縣,其名幾經變更。東晉時葛洪曾在城郊一巖洞內取“丹砂井”水煉丹數十載,后人便稱此山為“壽山”,1931年,因“百壽山之莊嚴,百壽巖之閎肆,百壽字之杰特”而更名為百壽縣。


1952年兩縣合并為現在的永福縣,福壽歸一,珠聯璧合。


永福縣素有“福壽之鄉”的美譽。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,歷史上處于道、佛、儒文化、中原文化與嶺南百越文化交匯之地,多種文化相互激蕩,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,造就了永福縣璀璨奪目的“福壽文化”。


縣城鳳山之頂有一“福”字古石刻,字為北宋以三千孤軍抵抗南侵的七萬金兵,最后壯烈戰死沙場的永福籍武狀元、抗金名將李珙的真跡。后人為了紀念李珙,就在縣城鳳山頂修建了“李王祠”,并由高僧將其生前掌書“福”字刻于山頂石壁,字高83厘米 、寬78厘米 ,鐵劃銀勾,剛勁有力,每劃收筆處均現五個指痕。年長月久,就形成了到鳳山“福”字古石刻前“祈福迎祥”的一大民俗。


今天,到鳳山“祈福”,沾沾“福氣”回家,已成為來永福探親訪友、旅游觀光者的一項重要活動。


縣城西北的百壽鎮百壽巖石壁上有一“壽”字古石刻,俗稱“百壽圖”,與“福”字古石刻遙相呼應。據東晉葛洪《抱樸子》、《舊唐書》、《地輿記》、《廣輿記》《永寧州志》等史料記載,晉時現今百壽鎮一帶有個叫廖扶的老人,家族數百口人,飲用百壽巖前的一眼丹沙井中之水,都活到百歲以上,而廖扶本人更是壽高158歲,壽運之綿長無人可及。北宋紹定已丑(公元1229年)時任永寧知縣的史渭有感于此和治下年逾百歲者眾多,家家戶戶勞作有度,衣食如常,遂聚地方老者于夫子巖內,究其長壽之秘訣,共襄福澤鄉梓之舉,廣征博引,創作了“百壽圖”,并請名工巧匠鐫刻在百壽巖的石壁上。


“百壽圖”字高177厘米 ,寬148厘米 ,大壽字里陰刻嵌入100個小壽字,百字百體,字字皆有出處,被中外史學家譽為中國文字太陽系的千古奇文。自宋以來,“百壽圖”拓印品和臨摩品一直是永福人饋贈親友或為老人祝壽的珍貴禮物,并流傳海外。而百壽巖前那口神秘的丹砂井,經文物部門多方勘查考證,2006年已找到了丹砂井原址,并對其進行了修復。如今,甘甜清純的丹砂井泉涌不息,“凡到百壽鎮,必飲丹砂水”。“福字石刻”、“百壽圖”、“丹砂井”可謂永福縣的“吉祥三寶”。


在中國人的心目中,“福壽文化”是民俗吉祥文化的核心,“福壽雙全”是人們的美好追求。可以說,永福縣正是“福壽雙全”之地,“水旱無憂三千垌,十里常逢百歲人”,“福壽雙全”在永福縣得到了完美體現。自宋以來,永福縣共培育了41名進士、150名舉人,還是宋代文狀元王世則和武狀元李珙故里。據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考證,一個縣在一個歷史朝代既出了文狀元又出了武狀元,這在中國2000多個縣(市)中還沒有第二個。今天的永福人更是長壽多福。依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,永福縣人均預期壽命為75.24歲,分別高出全國和廣西人均預期壽命的3.24歲和1.95歲。目前,全縣有百歲老人36位,每10萬人中百歲老人的比例達13.33人,長壽之鄉可謂名副其實。到2007年6月底止,全縣有金婚夫婦1801對,鉆石婚夫婦250對,最長婚齡達73年;四代同堂1756戶,五代同堂10戶,福壽之鄉呈現出一派和睦幸福的景象。2007年,永福縣被評為首批中國長壽之鄉。


永福縣獨具魅力的“福壽文化”,促進了和諧文化的長足發展。在“福壽文化”的孕育下,永福縣最早誕生了一種快樂劇種——廣西民間戲劇彩調,唱彩調、看彩調、品彩調是永福人民休閑養生的樂趣之一。2002年永福縣被命名為廣西民間藝術(彩調)之鄉,2005年永福彩調被列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,目前全縣有彩調隊伍60多支,今年5月,該縣掛牌成立了永福彩調團。在“福壽文化”的孕育下,永福縣的文化陣地日益完善,文化創作日益活躍,文化生活日益豐富,也培育出了著名演員黃婉秋等一批文化名人。


永福縣獨具魅力的“福壽文化”,促進了養生產業的快速發展。永福縣的縣名本身就蘊涵適宜發展養生產業之意,它來源于中國的本土教——道教,意為“長流水的優良居所”,縣城三江環繞,綠樹成蔭;境內河流眾多,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水資源、森林資源豐富。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4.1%,生態環境優良,養生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。永福縣是“東方神果”——羅漢果的原產地,品質最優良,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0%以上,1995年永福就被國家命名為羅漢果之鄉,2004年永福羅漢果獲得國家原產地產品地域認證保護,目前羅漢果系列深加工養生產品達10多項。同時,永福香米、無公害柑桔、無公害西紅柿、桑蠶、山葡萄酒、大米制品等養生產業日益壯大,產品蜚聲海內外。


悠久的“福壽文化”,山清水秀的居住環境,清新自然的宜人空氣,逐步配套完善的養生休閑設施和蓬勃發展的養生產業,使永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養生福地。


永福縣獨具魅力的“福壽文化”,促進了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。改革開放以來,特別是近年來,全縣各族人民銳意進取,艱苦創業,走出了一條具有永福特色的發展路子,縣域經濟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。永福縣2003年榮獲廣西經濟發展10佳縣、第四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縣(市)等榮譽。今天的永福縣,在百舸爭流、千帆競發的發展大潮中,乘風破浪,不斷走向輝煌!


永福縣獨具魅力的“福壽文化”,本質上是一種和諧文化,它倡導的是一種與自然為友,與人為善,處事寬容的精神境界。為進一步放大“福壽現象”,加速推進先進文化與經濟的融合,打造中國乃至世界“養生之都”,唱響“長壽之鄉”品牌,2006年10月永福舉辦了首屆中國桂林·永福福壽節,其中氣勢磅礴的“盛世金秋千叟宴”榮獲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,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社會大力倡導了一種“與自然為友,與人為善,處事寬容”的和諧理念,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,可以說基本實現了“內聚人心、外樹形象,繁榮文化、發展經濟”的預期目的。


2008年,永福百壽圖、千人變臉等又獲得了大世界基尼斯紀錄。兩年來,為深入挖掘福壽文化,永福縣公開出版發行了《永福福壽文化志》、《永福36位百歲老人》、《永福百壽圖考釋》、《福壽之鄉》、《永福石刻》、《江行圖》等福壽文化叢書,永福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高。


來源: 炎黃風俗網

【責任編輯:(Top) 返回頁面頂端